阅读历史 |

第6章:儿行千里母担忧(2 / 3)

加入书签

雷连长嘴角泛起苦涩,问道:娘,你怎么样?过得好吗?

好着呢,国家给咱们分了土地,就是自己不种地,也能吝给村子里的其他人种,每年给点租金就行。

老母亲抱着自己儿子的手臂,看下看,眼睛里满是慈爱,她说:娘好着呢,娘就是有些想你。

雷连长看着苍老的老母亲,眼眶发红,但一想到现在是特殊时期,便说道:娘啊,儿子也想你,可现在不行啊,您应该明天就回去,不是儿子不留您,我的娘来了,那么同志们的娘呢?如果全连的娘都来了,那么其他连,其他营,其他团呢,我们马就要出发去前线了呀。

儿啊,你打仗到了十几年了,都三十多岁了,怎么还要去打仗,还是要出国去打?娘生了你们三个,现在就剩你一个了,娘舍不得呀。

娘啊,美国人已经打到了鸭绿江边,他们轰炸了咱们的家园,他们想要把我们的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,我必须去啊不仅仅是为了娘,更是为了全中国的人民。

老母亲不吱声了,双手用力的抓着儿子打的手臂,泪眼朦胧的看着朝思暮想的人儿,似乎要将他的容貌印在自己脑海里,永远永远也不忘掉。

儿呀,娘知道的,你去打仗是为了国家,娘就是舍不得,娘想多看看你。

雷连长也流出了泪水,娘,您要支持我保家卫国,听我的话,您明天就回去,等我赶跑了美国人,就回家,再也不打仗了。

说罢,他叫来门口的警卫,让他帮忙去买一张回家的火车票,同时又叮嘱连里的人,不要让老母亲来看他的消息外传,他担心这会唤起战士们的思亲之情。

雷连长又找到师里战士生活报的小张同志,给他们娘儿俩拍了一张合影,晚的时候,小张同志把照片洗出来给雷连长送了过来,谢过小张同志后,雷连长拿着两张照片来到老母亲跟前,握着老母亲布满皱纹的手掌,把照片塞到她手里,说道:娘啊,以后你要是想我

了,就拿出来看一看,等我打完仗,就回家孝敬您去。

老母亲是头一次看照片,眼睛里充满了好奇,看看照片里的人,又看看雷连长,说:一样,一样。

雷连长把照片小心翼翼的揣进了衣贴近胸前的口袋,心情也很复杂,他想让老母亲在部队里多住一段时间,可是部队开拔在即,这个时候是万万不行的。

娘儿俩一宿没合眼,他们说了好多从前的故事。

娘说:你小时候读私塾读的最好,可是娘穷,只供了你三年,你就放牛去了

雷连长说:娘,我知道家里有难处,饭都吃不,还念什么书?我现在在咱们革命队伍里,也能跟着队伍学习。娘,时间不早了,休息吧。

第二日,雷连长招呼邵指导员帮忙带一下队伍,把老母亲送到火车站,分别的时候,他抓着老母亲的手,说:娘,你就回去吧,儿子很快就回家看您。

老母亲用力的抓着儿子的手,凝视了很久,说道:儿啊,一定要活着回来,娘在家等你。

在国内以往的作战中,多数指战员补充弹药都是依靠从敌人那里缴获,这是因为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这一路走来,我军缴获的武器种类繁多,参差不齐,弹药也不是一体化,补充弹药就成了一个问题,那个时候的指战员们早就已经习以为常了。

但是到了抗美援朝战场,美军使用的武器都是统一的枪支,这种补充弹药的方法就不能够再用了。

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,那就是万国牌的子弹生产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,兵工厂可不能生产好几种武器的弹药,所以更换统一的武器装备是必要的。

两日后,一辆辆运着武器装备的汽车就停在了操场,车的战士下来把一口口绿木箱子抬下来,战士们则以连为单位集合在操场,由连长带着各排排长把他们连的武器领回去,以各连为单位分发武器。

马舜耀打开一个箱子,看着崭新的枪支,咧嘴一笑:连长,这玩意儿打枪卡弹不?

雷连长笑着说:这可是新枪,怎么会卡弹的,赶紧的,带着你的战士过来领枪,一人另一支,不准多领,也不准替人领。

马舜耀哎,了声,叫着二排的战士就过来领枪。

夏远抱着一把波波沙冲锋枪,呼喊一声:老杨,把人带过来,过来领枪!

哎,列队过来,领枪!

老杨带着人就过来,夏远把枪递给王小亮,王小亮一脸高兴地抱着新枪,爱不释手的用袖子擦着,身后的刘铁柱说:你别蹭了,看你袖子蹭的。

王小亮不在乎道:我高兴。

没一会儿,战士们都领到了新枪,脸堆满了笑容,不少战士都是第一次赶部队里统一更换武器,他们以前用的武器是万国造,德国、美国、英国等等,参差不齐,那些枪都是用过了,饶是这样,战士们对枪就跟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。

师里来的几名同志开始教授五三八团的战士们如何使用手里的武器,也包括反坦克手雷的使用,总之都要教到位。

接下来的一段时间,他们的训练的内容就是熟悉自己的武器,达到什么程度呢,就是闭眼睛,也能对枪支进行拆卸和组装。紧跟着战士们又进行了反坦克手雷的使用训练,从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